1834年10月16日晚,英国议会大厦的大火或许它算得上“十九世纪伦敦最具描绘性的事件”。火灾之后一个月,透纳开始了《议会大厦的大火》(两幅,远景和近景)的创作。这是透纳晚期最杰出的作品,艺术批评家罗斯金对这两幅画推崇备至:议会大厦大火,以及观火者滑稽的表情,构成了绘画艺术最独特的魅力。然而,这场旷世大火因何而起?缘何建筑被毁严重却伤者寥寥? 1834年10月16日晚上,英国议会大厦发生火灾。这场大火在威廉·透纳笔下,如此销魂。 无论从威斯敏斯特大桥东侧桥头近观,还是从当今伦敦眼位置远望,作为大英议会所在地的威斯敏斯特宫(泰晤士河西岸),都犹如一个露天舞台。透纳以“蒸汽着色般”的手法,为舞台涂满了油彩:黄色的、橙色的、红色的……熊熊燃烧的烈焰,像飞天舞者,向昏暗的天空舒展、招摇。火焰倒影在泰晤士河上,照亮了河上的船只,船上有看热闹的市民,市民脸上有难以抑制的兴奋,这种表情同样出现在岸边、桥上看热闹的市民脸上。 一阵大风刮过,火焰转身扑向隔岸观火的人群,人群发出巨大的惊叹声。对此,当时混在人堆里的哲学家卡莱尔有生动的记载:人们既高兴又紧张,当风吹来时,他们吹起了口哨,好像鼓励着它。 终于,威斯敏斯特宫的屋顶在人们的掌声、欢呼声和口哨声中坍塌。舞蹈着的火焰扭曲了身姿,灰尘、烟雾营造了一款壮观的虚幻。 而透纳也置身于泰晤士河上的船中,逆流而上,由远及近,从威斯敏斯特大桥的桥孔下驶过,将议会大厦的大火和幸灾乐祸的人群,尽收眼底。 如果卞之琳的《断章》早创作一个世纪,透纳或许会默诵: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船上看你。 哪怕大难临头,也要做一个合格的观众。这是专属于英伦的情绪结构。事实上,1834年的大火,是自1666年伦敦大火至1940年希特勒海狮行动期间,英国遭遇的最严重的火灾。数以万计的观众,以看戏的心欣赏了这场灾难。 不幸中的万幸,没准也是令观众失望的是,在这场旷世大火中,虽然威斯敏斯特宫绝大部分建筑被毁,却伤者寥寥,死者为零。 如此低的伤亡率,不是大火没有尽职,而是因为大火发生的那一阶段,英国议会恰逢休会。休会的原因是威廉四世解散了梅尔本子爵的辉格党政府,而威灵顿公爵(对,就是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的那位)的保守党看守内阁尚未履新。 当然喽,议会休会、政府停摆,工作却还是要做的。10月16日下午,议会文书理查德·威尔伯里接到财政部官员的指示:趁着议会休会期间销毁过期的政府账目。威尔伯里是一个凡事不求人的人,这哥们儿没有把账目交给大厦杂役处理,而是亲自动手焚烧。这一“亲自”,酝成了著名的议会大厦大火。操作流程如下: 威尔伯里将账目分成两摞,分别丢进了上议院的两只供贵族议员们取暖的加热炉里。然后,起身,关门,离去。他离去不久,燃烧的纸张升腾为高热量的火焰,火焰导致烟囱着火,烧穿了楼板,并点燃了墙壁。当日晚六点,一位大厦门卫的太太闻到了浓浓的焦糊味,她叫来了门卫,撞开了被威尔伯里关闭的房门,看见了火焰,以及燃烧着的窗帘和桌椅。比较糟糕的是,门被撞开也引入了新鲜的空气,进一步助燃了大火。于是门卫夫妇撒腿就跑,火势一发而不可收…… 半个小时之后,连温莎城堡的王室成员也看到了议会大厦的火。于是,附近警区的消防队及时赶到。更糟糕的是,消防队员发现,偌大的议会大厦只有两个手动抽水泵。而待消防队员将输水软管接到泰晤士河,又发现,此时是河流的枯水期。 议会文书理查德·威尔伯里用过期账目点燃的议会大厦大火持续到午夜之后,上议院被彻底焚毁,下议院所在的圣史蒂芬厅被焚毁,议长官邸也未能幸免。大厦西侧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躲过一劫,不是因为它的庄重虔诚,纯粹是因为当夜风向突然发生了转变。 一周之后,枢密院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这起火灾。调查过程中,原先被乐观主义情绪所淹没的声音被挖掘出来。建筑大师约翰·索恩爵士在火灾前六年就曾警告:议会大厦的建筑狭隘、阴郁,设计不合理的通道,是严重的隐患,需要立即修正。 悲伤的是,议会大厦的隐患并未如索恩警告的那样立即修正,它的命运是焚毁后的重建。在它焚毁之后、重建之前,一位老翁来到残垣断壁间凭吊,抚今追昔、痛心疾首。他叫威廉·曼比,英国消防之父。曼比在火灾14年前就曾著文建议:在所有的战略要塞和重要的公共设施都要修建大型储水站,以解决消防水源问题。他甚至堵在议会大厦门口,向议员们呼吁。但没人搭理这位声嘶力竭的老头。只是,在议会大厦的大火之后,皇家消防协会授予曼比一枚金质勋章——这枚勋章的功能,更像是塞进小孩嘴里的糖果,以制止他哭闹。 如果说议会大厦的大火真有什么价值,或许它算得上“十九世纪伦敦最具描绘性的事件”,吸引了一批画家和雕塑家,其中就包括透纳。火灾之后一个月,透纳忍着牙痛,开始了《议会大厦的大火》(两幅,远景和近景)的创作。这是透纳晚期最杰出的作品,小他44岁的艺术批评家罗斯金对这两幅画推崇备至,批评家表扬道:议会大厦大火,以及观火者滑稽的表情,构成了绘画艺术最独特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