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正月十六,时值上元节次夕。都城开封张灯结彩,烟火升腾,皇宫正门宣德门前更是光彩争华。 忽然,一群仙鹤翱翔空中,鸣声悦耳,盘旋良久,向西北飞去。人群仰首瞻望,惊叹称奇。
此时,宋徽宗恰至而立之年,元宵仙鹤来仪,他觉得好似上天对他“统治有方”的嘉许,就亲自提笔描绘这番景象,留下传世之作《瑞鹤图》。 跨越九百多个春秋,2020年12月,《瑞鹤图》出现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 “《瑞鹤图》在唐宋八大家最小的苏辙离世当年绘成,此次展出意在铺垫当时宋文化的底色。”副馆长董宝厚介绍,宋徽宗一生绘画作品众多,流传至今全球可能仅有包括《瑞鹤图》在内的三件作品为其亲笔所作。 人们流连于精美画作,更神往于背后故事。《瑞鹤图》诞生时,宋徽宗治下的北宋并不宁静。1101至1105年,河南地区连经蝗灾;1108至1110年,湖北地区遭受干旱,弃子者“不可胜数”;1105年,奸臣蔡京的爪牙开始通过苏州应奉局搜求奇花异石,用船运入开封,号称“花石纲”,江南怨声载道。 1102年起,宋徽宗数次下令在皇宫及全国立元祐党籍碑,将反对新法的苏轼、苏辙等列为“奸党”,并毁禁他们的著作。 假币泛滥、通货膨胀亦不断加剧。宋徽宗在1111年的诏书中承认:“钱益轻,物益重,公私受害,不可胜言”,称百姓因此“流移失业,不得以相生养。” 1112年,仙鹤来仪,令日夜期盼祥瑞以保皇位稳固的宋徽宗喜不自胜。画面底部,他在象征至高皇权的宣德门主楼以及两侧朵楼屋顶描绘祥云萦绕,隐约透着红色。画面中上方,朗朗蓝天里的仙鹤飘逸灵秀,分布基本左右对称。 “宣德门正上方群鹤环绕的中央位置,四只鹤的飞行朝向组成一个璇玑的形状,这是道的象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研究员谈晟广认为,崇奉道教的宋徽宗以此构思表明自己“受天明命”。 事与愿违。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北上。北宋灭亡,《瑞鹤图》不知所踪。在元、明时期短暂出现后,它于清乾隆年间纳入皇家收藏。清朝灭亡后,《瑞鹤图》被末代皇帝溥仪偷运出宫,辗转收藏在长春伪满洲国皇宫。抗战胜利前夕,溥仪仓皇出逃仍不忘带走这件国宝。
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沈阳为苏联红军俘获,《瑞鹤图》被我军收缴,成为辽宁省博物馆今日镇馆之宝之一。 《瑞鹤图》完成的1112年,苏辙逝去;也就在这一年,宋徽宗将蔡京召回开封,再次任为宰相。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说,苏辙晚年遭受打压,深居简出,极少见客,朝廷虽对其逝去“良深震悼”,但三苏文集仍被禁止流传。 今天,我们有幸于九百余年后的这场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中,近距离感受苏辙等先贤带给中华文脉的滋养。 1135年,宋徽宗卒于位于今日黑龙江哈尔滨的五国城囚所。而今,他笔下的这群仙鹤光彩依旧。不知宋徽宗的最后时光,可曾想到1112年遇见它们的那个元宵次夕,又可曾悔恨自己奸贤不分呢? 明朝初年,《瑞鹤图》此时为蜀王朱椿珍藏。僧人来复奉命在画上所题的最后几句话似已回答此问:“一朝中原成永诀,五国城高卧风雪。此时老鹤如可呼,便欲骑之上天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