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有很多艺术品收藏家,他们大多都在艺术品投资上有自己独到的眼光,比如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热爱,甘兹夫妇对毕加索作品的钟情等,下边为大家简单介绍世界著名收藏家的故事。
路德维希夫妇 路德维希夫妇早在大学时期就开始收集艺术品,从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中国古代的陶瓷、哥伦布之前的美洲艺术、巴洛克艺术、古典现代派艺术到先锋派艺术和德国当代艺术,美国波普艺术、废金属雕塑,直到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艺术,都在其收藏范围之内,可见其收藏之广。可贵的是他们把自己的收藏视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自1957年与科隆和亚琛的博物馆合作开始,路德维希教授夫妇就不断地向世界各地的几十家博物馆捐赠或外借他们所收藏的艺术品,并创建了二十多个以路德维希命名的博物馆和机构。1996年11月20日,伊蕾娜·路德维希教授根据丈夫彼得·路德维希的遗愿,将89件(117幅)国际艺术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收藏。路德维希夫妇收藏和捐赠的事件展示了他们作为收藏家的一种宏大文化视野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甘兹夫妇 甘兹夫妇是美国20世纪伟大的艺术品收藏家,他们的私人珍藏是20世纪最为出色的私人珍藏系列之一。1997年11月,甘兹家族成员通过纽约佳士得公司将其珍藏公开拍卖,58件毕加索以来艺术大师作品的拍卖成交总金额高达2.06亿美元,创出了个人珍藏拍卖金额的最高记录。在甘兹夫妇的收藏历史中,他们一直钟情于毕加索的作品,差不多拥有毕加索不同时代的作品,他们形容自己的收藏过程是"与毕加索的恋爱"。甘兹夫妇收藏的成功,首先源于他们发自内心的对艺术的热爱,其次是自信而独到的收藏眼光。他们凭自己的眼光,选择收藏他们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画家作品,而且一旦遇到喜欢的作品,他们就会不懈努力地争取到手。这种优秀的收藏家品质是使他们不断走向成功的根本原因。
查尔斯·萨奇 查尔斯·萨奇是英国当代艺术最有影响力的收藏家。他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收藏,收藏涉猎广泛,不仅包括英国,还有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当代艺术。凡是被萨奇收藏的年轻艺术家即意味着迈向了成功。对艺术的敏锐使得萨奇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当代艺术收藏家。在另一方面,萨奇对于商业的敏感使他从收藏走向了画廊经营。萨奇将经商的成功经验引入自己的艺术收藏与艺术营销,由此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又自然吸引他去经营自己的藏品。当别的藏家还在为藏品的保管而犯愁的时候,他已经将自己的藏品在几个国家巡回展出并引起轰动了。媒体的力量不仅造就了他超级藏家的形象,还为他的广告公司做了免费的宣传,可谓名利双收。而萨奇认为,这样做的目的只是让自己的藏品进入公众的视野,由此让藏品附着上更多的社会价值。
乌里·希克 二十世纪80年代,以乌里·希克为先锋的西方收藏家开始表现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趣。在中国生活期间,乌里·希克开始系统地收集中国当代艺术。至今他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包括油画、影像、装置等大约数千件,而这些藏品全面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线索。2005年乌里·希克在瑞士的伯尔尼博物馆展出了这些藏品,吸引了众多欧洲艺术家和藏家。在收藏策略上希克的方法更为灵活。1998年,他创建了一个名为"中国当代艺术奖"艺术奖项,希望能借这个奖项吸引最优秀的年轻艺术家。乌里·希克的收藏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尤伦斯 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同样也对中国当代艺术品情有独钟,在他收藏的1700多件中国艺术品中,当代艺术占到了80%。尤伦斯收藏策略独特,他专门成立了尤伦斯基金会。该基金会创建于2003年,基础是尤伦斯夫妇十几年来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基金会的学术委员会由重要策展人组成,以保证收藏和其它学术活动的质量。这种方法为收藏工作提供了扎实的学术基础。目前中国艺术评论家费大为主持日常工作,使得藏品水准更加专业,并且能够体现出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理解和对中国艺术的未来判断。尤伦斯基金会成立两年多来。首先是调整了收藏的方向,并大大扩充了收藏量;其次是与欧洲的重要美术馆合作举办了两个大型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基金会还积极赞助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前两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参展的中国艺术家都得到了来自尤伦斯的10万美元的赞助款项。 |